-
友情链接:
Powered by 菲律宾九游集团是干什么的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文|文史探索家
编辑|文史探索家
新中国成立后,在党中央的号召下,全国人民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生产运动,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。在这股浪潮中,涌现了众多先进典型,成为时代的标杆。
农业领域中最负盛名的代表,当属享誉全国的大寨村。就像那个时代家喻户晓的“铁姑娘”郭凤莲一样,她的名字几乎成了勤劳与坚韧的代名词。
展开剩余90%时光飞逝,60年过去了,这位铁姑娘郭凤莲如今又有哪些故事?她的生活现状如何?
1946年,郭凤莲出生于山西昔阳县武家坪一个普通农家。那时,中华大地战乱不断,民众生活困苦艰难。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,年仅三岁的郭凤莲便失去了母亲,母亲因劳累过度离世。孤苦伶仃的她,只能跟随姥姥来到大寨村开始新的生活。
那时的大寨村境况如何?可谓是“穷山恶水”。地处山区,耕地稀少且被沟壑割裂得支离破碎,耕作难度极大。解放前,大寨的粮食亩产只有140斤左右,当地百姓普遍贫困,是昔阳县闻名的贫困村。
好在1947年,大寨党支部成立,首任书记陈永贵带领村民成立互助小组,大家齐心协力填平沟壑,开垦土地,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出400多亩梯田。粮食产量逐步提高,200多户村民逐渐摆脱了贫困。甚至在国家经济困难的年代,大寨村还能上交余粮,成为全国农业的先进典范,“农业学大寨”响彻神州。
然而,1963年6月,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灾给大寨村带来了严峻考验。山洪肆虐,新增耕地和大部分民房被毁,十多年的心血顷刻化为乌有。身为村书记的陈永贵并未气馁,他召开村民大会,提出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方案,赢得了村民的热烈响应,其中就包括16岁的郭凤莲。
因灾情严重,仅靠男性村民难以应对抢险。于是大寨成立了“铁姑娘队”,让女性也参与救灾。郭凤莲虽只有小学学历,却因勤劳肯干、头脑灵活,很快赢得大家信任,17岁时被推举为“铁姑娘队”队长。
在烈日下长期劳作,郭凤莲的皮肤被晒成了黝黑色,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为“铁姑娘”。正是这支铁姑娘队的努力,大寨村在一年内不仅修复了梯田,还重建了被洪水摧毁的民房。村边易涝的山坡开挖了海绵田,干旱田地引来了灌溉渠道。1964年,大寨村粮食亩产突破700斤,成绩惊人,这一消息迅速传遍山西,甚至传到了中央。中央为此表彰大寨村,并号召全国农业学习大寨精神,许多地方纷纷慕名前来参观考察。
随着陈永贵被调离,大寨村民眼中勤劳又有才的郭凤莲成为新的领导人选。她很快被村民推举为村领导,带领大寨迈向新的辉煌。
26岁的郭凤莲上任后,首要任务是完善农业排水灌溉系统,还在荒山野岭广泛植树造林,防风固沙。她的举措使得粮食产量再创新高。凭借出色的领导,大寨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典型,郭凤莲也成为全国知名的优秀干部。
然而,1980年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挑战。大寨村的统购统销模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,村民面对激烈竞争感到手足无措。郭凤莲也被调离大寨,外派任职。
在外的十年中,她组织过果树种植,参与公路建设,却未曾回村。与此同时,昔日辉煌的大寨村逐渐被周边村镇赶超,人均收入仅有七百多元,难以满足村民需求。
村民焦急不安,几任书记均未带来实质变化,遂再度将希望寄托于郭凤莲。她应村民请求重返故乡。
回村后,郭凤莲走访农户,深入交流,发现村民仍未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,面对市场充满迷茫。她决心为大寨开辟一条新路。
凭借丰富的见识,她提出筹资建厂发展企业,但由于经验不足,工厂经营不善,不久便关闭。此举几乎击垮村民信心,郭凤莲也遭到质疑。
她却从挫折中反思,意识到必须因地制宜,不能盲目模仿。于是她鼓励村民破除包袱,积极学习全国先进经验,自称“以前农业学大寨,现在我们主动向全国学习”。
为增强学习效果,郭凤莲自掏腰包,组织130多位村民前往经济发达的华西村等地考察。村民们见识差距,调整心态,立志学成回乡建设。
1992年,大寨村成立开发公司,着手兴建羊毛衫厂、水泥厂等乡镇工业。尽管转型初期困难重重,在郭凤莲带领下,大寨稳步推进资金引入和企业落地。
几年下来,村经济实现飞跃,偿还了之前的欠款,有余力修建新房,发放养老补贴,免除学杂费,重新焕发昔日荣光,成为全国先进典型。
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,郭凤莲未雨绸缪,调整产业结构。高污染企业如水泥、煤炭被关闭,着力发展旅游业。
农田保留用于绿色食品产业,村里还仿效华西村修建了大寨博物馆。破败窑洞改建成农家乐,集体时代建筑转型为纪念商店。
1996年,依托背靠的虎头山被设为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优势,郭凤莲推动大寨由第二产业为主转型为第三产业为主、第一二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,约六成村民从事旅游业。
这种健康的产业结构带来丰厚收入。2008年,大寨村总收入达2.6亿元,上缴税款1791万元,人均收入接近万元,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。
郭凤莲凭借卓越贡献,2009年荣膺“中国时代杰出女性”称号。
成功后,她始终不忘党员本色,带领大寨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,帮助偏远贫困山区脱贫。安徽六安市金寨县便成为帮扶重点。
金寨虽是革命老区,但因山地地形复杂,经济发展滞后。2016年,郭凤莲主动向中央提议,牵头组织经济较好的新农村联手帮扶金寨县。
中央迅速批准,郭凤莲亲自多次前往基层调研,与民众沟通,制定完善方案,重点解决交通不便和技术人才匮乏问题。
在充足资金支持下,金寨村修建了新山路,新房拔地而起,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,村民开始种植高附加值作物。
在郭凤莲带领的帮扶下,金寨村迅速实现脱贫,村民生活显著改善。
如今,74岁的郭凤莲依然活跃在基层一线。2020年疫情期间,她作为人大代表,积极参与山西省直播带货活动,通过网络推广大寨企业产品,有效缓解库存压力。
从开垦梯田、引资建厂,到转产发展、扶贫攻坚,郭凤莲凭借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精神,团结带领群众,顺应时代潮流,成为时代先锋。
大寨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,都因她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,创造了辉煌业绩,彰显着闪耀人性的“大寨精神”,诠释着“只要肯干,人定胜天”的宝贵信念。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菲律宾九游集团是干什么的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